编者按:暑假期间,我校党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动员组织师生党员,“停课不停学”,有计划组织开展“探访家乡红色经典”活动。学校领导、各二级党组织书记,走在前、作表率,带头开展以“领略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将实际走访的感受记录下来,共同学习交流,我们将分期选登,并组织评选优秀体会文章。
江西瑞金:吃水不忘挖井人
7月下旬,我与家人一同前往江西瑞金沙洲坝红井革命旧址群景区参观学习。
游故都,当红军
选择这个景区参观,是出于三个理由。一则慕名前往,江西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保留了大量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建筑,是全国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二则应我大儿子的强烈要求,他刚学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得知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老家不远处的瑞金,就激动地要去亲眼看看毛主席挖的红井;三则积极宣传家乡的旅游景点,但愿力所能及地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走进故都。
去参观当天天气晴朗,我们上午8点就出发了。我家距离景区约25公里,一路走的都是开阔的公路。公路两旁是绿油油的树和稻田。稻田里的禾苗不高,看起来是刚插上去没多久的。清早的风吹过来,清清凉凉。禾苗随风拂动,稻田水波微微荡漾。远处山丘披着或深或浅的绿衣裳,山下一栋栋农家小楼错落有致。每隔一小段路就有一两个产业基地,蔬菜大棚、葡萄园等,规划得整整齐齐。好一副秀美的乡村美景!
半小时后,我们到达红井景区。虽然时间还早,但景区里面已经有一些游客了。在排队购票的时候,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全国各地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特别多,学习党史的热情很高。扫过健康码,我们进入了景区。景区内有红井、毛主席旧居、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山林水利局旧址等二十多个革命历史遗迹,以及一个新建的群众路线广场。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革命遗迹是红井。1931年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46人为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为主席。1933年4月,叶坪中央政府暴露,国民党飞机连续轰炸叶坪村。为安全起见,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沙洲坝就成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第二个驻地。毛主席便住在沙洲坝的村子里。当时的沙洲坝流传着一首民谣:“有女莫嫁沙洲坝,天旱无水洗头帕。”因为穷和迷信,当地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井水,只能从塘里担水喝。毛主席发现后,便亲自去找适合挖井的地方,并带头打井。百姓们得知毛主席叫挖井的事,便都扛起锄头铁锹,和毛主席一起,在一天之内挖好了这口井。从此,沙洲坝的老百姓喝上了干净的井水。在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瑞金后,国民党反动派把这口由主席带领军民开挖的水井填了。井能填平,但百姓们对红军的感情却没有随之掩埋。这口井是党、红军和苏区人民血肉相连的见证,成为了当地百姓心念旧恩,盼望红军的精神寄托。1950年,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沙洲坝百姓们把井重新挖开、砌好,并在井边钉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自挖井至今已有八十六年历史。水井几经修缮,井边的木碑变成了石碑,红井的故事也早被写入了小学语文课本。随着红井的故事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它所承载的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也随之深入人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参观了红井遗迹后,我们逐一参观了毛主席旧居、中央山林水利局旧址等遗迹。这些旧址复原了当年革命先辈工作和生活的场景,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当年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同时每个遗址都设有现代化展厅,用文字、图片、视频、文物等详细介绍了旧址相关的历史。在看《中国共产党简史》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所引用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朴实的民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次参观过程中,当我再次在展厅中看到这首民歌以及革命先辈们用过的草鞋、干粮包袱、煤油灯等物品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革命先辈穿着草鞋、背着包袱、提着煤油灯,沿着崎岖山路,翻山过岭去走访老百姓的场景,随后又不自觉地浮现出新时代党的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走村串户调研走访的画面。两个画面不断交织,心中的感动难以抑制。建党百年的风雨征程,没有改变共产党人的初衷,反而使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
在“列宁小学“当小学生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我再次走近这段发生在故乡的光荣历史,深深地被革命先辈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并对以此为内涵的苏区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生长于革命老区的党员,我更有责任继承和发扬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做党的忠实传人。
辽宁丹东: 鸭绿江断桥
日前,在会计学院党委开展“携手奔小康、共筑中国梦”“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会计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书记冯绮玲来到鸭绿江断桥参观学习,领略红色经典,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鸭绿江断桥前留影
“鸭绿江断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江畔,于1909年动工,1911年竣工,总长944.2米,是一座12孔可开闭式铁路桥。直到1950年到1951年期间,美国军队为了阻止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对“鸭绿江大桥”进行狂轰滥炸,真正将这座桥变成了“断桥”。
鸭绿江断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的“见证者”。那矗立在桥头的雕塑和战时炮台,深沉厚重;桥上两侧关于断桥的历史介绍,述说着历史的沧桑;遥望着断桥下奔流不息的鸭绿江水,承载着前仆后继生命的轨迹;迟浩田将军所题写气势宏伟的“鸭绿江断桥”金色大字,书写着志愿军无穷无尽的战斗激情;“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流淌歌声,传扬着志愿军战士的青春热血。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国人民志愿军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新时代,学习铭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向伟大的中历史,我们要赓续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捍卫和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