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概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和电子计算机交叉综合应用的机电控制及智能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广东省及大湾区的智能制造企业,培养在现代机械工程装备、高档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汽车等领域从事现代机电产品(系统)的开发设计、数字化制造工艺设计及优化、现代机电产品质量管控、智能机电产品调试及维护、车间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健康人格、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机械、控制、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现代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电系统控制、智能化生产、智能装备运维等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熟练运用现代专业信息工具,能在现代机械工程装备、高档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汽车等领域从事现代机电产品研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电系统控制、智能机电产品的应用与运维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知识与能力

1、工程知识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力学、制图、材料、电工电子等基础知识,机械设计、制造及控制等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现代机械设计、先进制造及工业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力:具备应用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和并通过文献分析现代机械设计、先进制造及工业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能够设计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相关领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机电产品(系统)、零部件和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应用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具备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技术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应用范围。

6、工程与社会能力:具备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理解和评价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素养能力: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力:具备在涉及多学科的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具备领导力。

10、沟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成本意识。

12、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智能制造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

本专业对接大湾区产业,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紧贴产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政校企协同培养。

本专业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地区及广东制造业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需求,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 国际化引领:本专业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与美国普渡大学西北分校、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等多所大学形成学分互认、本硕连读合作模式,多方位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 教学成果突出:本专业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梯队,有全国教学名师,有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有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有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有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专家、有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大赛评委等,近四年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专利27件。教学成果显著,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 学生创新创业成绩显著:构建了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工程实例、专业竞赛、创新创业融入课程,将智能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及信息技术与现代设计制造深度融合,学生创新成果显著。近四年先后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竟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广东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获奖百余项。

  • 开学时间
  • 院系 智能制造工程学院
  • 教学形式 全日制
  • 学制 4年
  • 学习地点 西校区
  • 学位证书 工学学士学位
  • 招生计划 返回招生计划表

专业课程体系拓扑

20240516153031184.jpg

请点击查看原图↑


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与CAE、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工电子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智能产品创新与设计、数字孪生技术与应用。


实践性教学环节

校内集中实践教学环节:零件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实习、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现代制造技术综合实习(高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企业实践教学项目:在线自主学习拓展模块课(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共建的课程)、职业品德教育、区域、(行业)企业调研、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条件

学院拥有2个研究中心广东省重点科研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级重点科研平台-智能包装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基地,3个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1个广东省民办专项-智能制造装备实验教学中心,4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广东省级示范中心,拥有17个专业实验室,教学、科研设备2000多台(套),各类工程设计应用软件几十种,总资产达6000余万元,校内实验、实训场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学院与企业校企协同育人签约达数十家。仅企业捐赠的设备总价值超过1300万。

省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工程制图实验室、液压气动实验室、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精雕数控编程室、精雕数控实验室、工程热力学与流体力学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公差与技术测量室、机械基础实验室、CAD/CAM实验室、研华宝元数控系统与伺服驱动实验室等。

智能制造装备实验教学中心包括:下料机器人系统、码垛机器人系统、装箱机器人系统、上料机器人系统、搬运机器人系统、伯朗特机器人等。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工程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汽车等领域,从事现代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智能制造生产过程的运行、数字化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产品质量监控及检测、智能装备应用与管理等工作。

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梯队,有全国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有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有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有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专家、有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大赛评委等。本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8人,博士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7%。近四年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专利27件。

本专业已经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核心课程团队:制图课程团队、力学课程团队、现代制造工艺课程团队、机械设计课程团队、液压课程团队、材料课程团队及金工课程团队、现代制造综合训练课程团队。近五年来获得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一等奖一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

专任教师

冯甜甜 工学博士、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李彦霞 副教授、机械工程系主任
张甲英 清华大学工学博士

企业导师

黄波 工程师,现任北京精雕广东培训中心总经理
黄平盈 中共党员,2006年任职丰铁塑机(广州)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
覃方略 中共党员,清远忠信世纪玻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