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程

专业概况

智能制造主要包括设计过程的智能化、加工工艺的智能优化、制造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及产品服务的远程化与敏捷化。主要对接的行业和产业链包括自动化设备技术、工业控制软硬件研发与应用、工业互联/物联网技术、智能检测技术、物流技术等,形成了以智能制造关键装备为基础、系统集成为平台、装备应用为核心的“软硬并重、系统集成、互联互通”的产业链,涉及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等关键装备制造商,自动生产线系统集成企业,以及在汽车、3C等制造领域应用自动生产线等装备的生产企业。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从事智能制造车间规划与产线设计、工艺设计与技术规范实施、产线集成与运行调试、网络协同制造、智能制造系统监控与诊断优化等工作。对接的岗位群有有智能装备与产线开发,智能装备与产线应用、智能生产管控、装备与产线智能运维、智能制造技术支持与服务5大类型,这些岗位对智能制造人才的复合性要求较高,需要掌握机械、电气、网络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具备智能制造产线安装与调试、产线运行与维护、专用软件的二次开发以及生产现场管理等多方面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健康人格、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科学思维,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以及社会环境评价等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和运维技术,具备较强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能在智能制造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智能制造相关装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控、技术服务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知识与能力

1、工程知识能力:掌握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知识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知识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能够设计针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智能制造系统、部件或智能制造工艺流程的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力能够基于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等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应用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能够获取有效实验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力基于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及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规,明确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能够合理分析、评价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的影响,并明确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素养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力针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包括能够撰写报告和设计演示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原理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学习以可满足技术不断更新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特色

本专业对接大湾区产业,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紧贴产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政校企协同培养。

1、智能制造是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方向。是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复合型工科新专业。

2、拥有一支由教授、高级工程师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梯队,博士、硕士以上研究生占80%。

3、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民智能制造实验教学中心,综合实验实训实验室10个,总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配置各类实验实训设备1500多台套。

4、与美国普渡大学西北分校、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等多所大学学分互认,开设2+2、本硕连读合作模式。

  • 开学时间
  • 院系 智能制造工程学院
  • 教学形式 全日制
  • 学制 4年
  • 学习地点 西校区
  • 学位证书 工学学士学位
  • 招生计划 返回招生计划表

专业课程体系拓扑

20240516151706660.png

点击查看原图↑


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智能产品创新设计、数字孪生技术与应用、智能装备与系统集成、智能制造执行与管理系统(MES/ERP)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

校内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课程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实习、智能生产线控制综合实习、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实习、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综合实习。

企业实践教学项目:在线自主学习拓展模块课(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共建的课程)、职业品德教育、区域(行业)或企业调研、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条件

专业所在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中心、智能装备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智能装备实验教学中心与5个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研究中心,配备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实验室、工业机器人生产单元实验室、智能制造生产线实验室。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有50多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广东地区的企业,可从事智能制造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的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设备及器件的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和营销等工作,可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工作。随着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实施及制造业大量转型升级,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师资队伍

教学团队中有1名博士学位的教师,硕士学位以上100%。教授1名,副高级1名。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迅速,其中有3名被评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近四年,发表教学教研和专业科技研究论文39篇,承担各级教学改革科研项目10项。

专任教师

李瑜煜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沙毅 教授、专职教师
雷萍 硕士,讲师

企业导师

黄波, 工程师,现任北京精雕广东培训中心总经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