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光电传感技术为支撑,创建融视、听、触为一体的虚拟环境的综合技术,涵盖了计算机信息科学、传播学、艺术学等,是一个正在不断兴起和发展的交叉领域。学校将人才培养主动融入地方产业链、企业技术链、国际人才链,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我校是广东省第一个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办此专业的本科高校。
本专业涉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政务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健康人格、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在虚拟现实及其拓展领域的应用开发、内容制作和项目实践能力,可承担虚拟现实及其拓展领域的项目建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和工程设计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紧密结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虚拟现实理论基础和视觉交互、引擎开发、场景设计等虚拟现实创作技能,具备艺术鉴赏和沟通能力,能够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数字文旅、教育娱乐等领域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1、工程知识能力:掌握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必需的数理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能够将数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虚拟现实技术过程中的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力: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与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检索研究分析复杂的虚拟现实技术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能够针对特定系统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功能设计、系统架构设计、组件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并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多层架构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
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特定的软件问题,分析、选择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提高解决复杂软件问题的效率,提升解决方案的规范性,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力:熟悉软件领域技术标准,以及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软件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软件项目质量控制和计算机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8、职业素养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力:具备团队意识,能够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在软件项目中能够和团队成员协作完成任务。
10、沟通能力:能够就复杂虚拟现实技术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与客户、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口头沟通,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和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能够在软件实践中将其应用于过程管理,以规避风险、规范过程和提升效率。
12、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本专业对接大湾区产业,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紧贴产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政校企协同培养。
1、育人理念
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理念,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为标准,严格按照行业技术与职素要求设计,以行业人才评价标准定义培养标准与质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产教融合的新模式。
2、培养模式
广东省一直处在全国虚拟现实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前列,提供了丰富的虚拟现实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学校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办学规律,夯基础、重特色,坚持以信息技术为驱动,鼓励“VR+”发展模式,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创新,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实施“3+1”模式,加强企业实践教学,打通学校和企业“最后一公里”通路。
3、人才培养途径
人才培养过程采用垂直整合化项目(VIP)教学实训体系,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数字文旅、教育娱乐等领域,遵循工程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校企共同构建行业人才成长的环境,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开展实践育人。
专业核心课程
虚拟现实技术专业与职业发展导论、C#程序设计与开发、虚拟现实软硬件平台搭建、计算机图形图像、虚拟现实三维建模(基础)、虚拟现实三维动画设计(基础)、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虚拟现实引擎技术、VR 软件测试、虚拟现实全息技术。
实践教学环节
线性代数、软件工程、WEB(网络)前端技术、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脚本写作、影视后期制作、人工智能基础、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增强现实引擎技术、虚拟现实项目策划与管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专业教学相关的实验条件已基本具备。学院目前设有教学实验楼和大数据应协同创新中心,管理30余间专业、创新实验室如三画实验室、计算机教学实验、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等,实验室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逾1000万,基本能够满足虚拟现实技术专业教学的需要,下一步拟建VR实验室,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我院现已与浩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掌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安圈数字科技有限公司Unity授权产教融合融合中心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保障实践教学。
根据虚拟希纳是技术专业的要求,学校建立完善的控制质量体系,覆盖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专业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内容。在质量监控措施方面,学校有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定点管理。所在院二级教学督导机构,根据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的需要,安排专项配套经费支持建设,为学术学院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科研环境。
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虚拟现实、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是数字经济底座,各行各业利用数字底座进行产业化升级。广东省一直处在全国虚拟现实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前列,产业链完善并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
广东省拥有虚拟现实企业占全国虚拟现实总数的26%,提供了丰富的虚拟现实就业岗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下,省内多所虚拟现实创业孵化基地和产业园的支撑下,一批虚拟现实企业创立并快速成长,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我国的虚拟现实专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当前VR开发人员大多是从游戏、动漫3D仿真、模型等行业转型而来的,虚拟现实人才短缺,复合型专业人才紧缺,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该专业主要就业领域有:
(1)能在虚拟现实软硬件企业从事虚拟现实有关产品研发和创作工作;
(2)能够在教育、航天、制造业、军事等传统行业虚拟化升级中承担开发、部署、维护和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有关工作;
(3)能够在影视、游戏、直播、文创、社交、购物等新兴产业承担虚拟现实产品的研发、音部署、维护和应用;
(4)在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等工;
(5)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我校开设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经教育部批准,独立招收培养本科生,是全省第一个获批开办此专业的本科高校。本专业涉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政务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虚拟现实开发、工程师、产品设计师、视觉效果设计师等多个方向的工作,就业前景好。
本专业建有一支专兼结合、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名、副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1名,中级以上职称10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超过90%。教师在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教科研课题26项、校级教科研项目29项;发表学术论文69篇;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66项。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33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