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根据国内外软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作为专业基础,以新兴的软件工程课程作为专业建设核心,以行业实际应用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分布式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及实现等工程实践能力;为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软件应用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面向珠三角地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健康人格、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软件项目管理及软件架构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软件工程实施主流工具及专业技能分析和设计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软件系统分析、设计能力、较强的软件开发及测试能力,能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且在软件系统分析、软件系统架构、软件项目管理等岗位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工程知识能力:掌握软件工程专业必需的数理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能够将数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力: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与软件工程相关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检索研究分析复杂的软件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能够针对特定系统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功能设计、系统架构设计、组件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并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多层架构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
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特定的软件问题,分析、选择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提高解决复杂软件问题的效率,提升解决方案的规范性,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力:熟悉软件领域技术标准,以及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软件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软件项目质量控制和计算机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8、职业素养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力:具备团队意识,能够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在软件项目中能够和团队成员协作完成任务。
10、沟通能力:能够就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与客户、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口头沟通,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和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能够在软件实践中将其应用于过程管理,以规避风险、规范过程和提升效率。
12、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本专业对接大湾区产业,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紧贴产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政校企协同培养。
1、本专业以培养软件工程能力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国际化视野的高级软件工程领域人才。
2、引入软件工程领域国际标准课程,实现学分国际互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生态环境。
3、课程教学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
4、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领域分布软件系统开发、实施、管理与维护(分布式软件全栈技术)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系统分析与建模工具、软件设计模式、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软件开发、软件自动化测试。
实践性教学环节
校内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关系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设计、基于AJAX技术的多层架构软件开发、Java Web开发项目设计/软件功能测试项目实践、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软件开发项目实践/软件综合测试项目实践。
企业实践教学项目:在线自主学习拓展模块课(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共建的课程),职业品德教育、区域()行业)或企业调研、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现有教学设备资产1800万余元,有软件开发基础、软件项目综合开发等专业实验室7间,实验室面积900余平方米,校外实习基地100多所。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计算机软件相关行业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信息系统架构、信息系统集成及软件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
现有专职教师39人,其中副教授10人,讲师17人,硕士以上学历37人。